切子(KIRIKO)燈籠的高度以奉燈(胴體部份)的框的大小為主。這個部份在大多數的地區稱為「小疊」在但是在珠洲市的三崎˙大谷附近則是叫作「大疊」,從寺家到鵜飼ㄧ帶叫作「NAKAFUKU」正院˙蛸島則稱為「NAKADORI」飯田則稱作「GAKUFUKU」各個區域有不同的名稱。「小疊」與「大疊」也合稱為「疊」。若是以「疊」的意思來看高山哲典(珠洲市˙羽黑神社宮司)所說的「舊式的切子(KIRIKO)燈籠一疊=6尺×3尺(1.8m×0.9m)」便是可以接受的說法。
大正時期以後切子(KIRIKO)燈籠演變成巨大化,根據地區的不同可以分為「高瘦形」及「矮胖形」。切子(KIRIKO)燈籠的製作一般是由木工來負責但是也有的聚落切子(KIRIKO)燈籠是由製作日式房屋的拉門,窗戶的工匠負責。寺家的大型切子(KIRIKO)燈籠製作者菊谷正好先生說他作切子(KIRIKO)燈籠時最重視切子(KIRIKO)燈籠立起來時的平衡感。此外切子(KIRIKO)燈籠上的畫正面是用書法寫的大字,背面一般則是觀音菩薩,大黑天等神佛之外還有類似義經傳說中的武士畫,或是被稱為「大姊頭」的美人畫等。這幾年也有畫著動漫的角色的切子(KIRIKO)燈籠。切子(KIRIKO)燈籠的畫師成之坊良輔說道「在畫切子(KIRIKO)燈籠畫時構圖要考慮到人的視線的高度在眺望燈籠時所產生的歪斜及考慮色彩的輝度等,需要獨特技術與經驗
」。
在切子(KIRIKO)燈籠的最上方可以看到獨具巧思的特徵,山形的屋頂底板作為裝飾木板,交合處裝飾著「垂魚」,屋頂則貼著被稱作「鳥衾」的圓型瓦片。屬於寺廟建築的設計但是都包含著防火的意思。
在屋頂以下與奉登的最頂端之間依據各個區域各有不同,有裝御幣,淡紅比(一種植物),注連繩,酒桶也有像能登町是插著旭日旗的區域。還有奉登用扛的區域則是在奉登下的欄杆處插上淡紅比,搭上神離(作為迎神用的憑藉),還有加裝提燈,六角形罩燈的區域。「當切子(KIRIKO)燈籠進化的越來越豪華的時候,屋頂的內側用來作底板的鏡板來反射貼了貼的金箔的或是雕刻的龍」奉登下的高欄,和式風格的格狀欄杆或是擬寶珠(一種植物的花)形狀的高欄,還有許多用裝飾五金來裝飾的。用來連接支撐小疊的四根本柱用的橫木,以貫穿的方式來固定因此切子(KIRIKO)燈籠可以耐得住激烈的搖晃。
由於切子(KIRIKO)燈籠須要非常堅固所以主要是以扁柏(能登扁柏)為材料,需要荷重的部份則是用橡木。能登扁柏類似檜木,纖維密度高,很重。至於所用的塗料這幾年使用檟如合成脂樹塗料變多了但是在珠洲市的正院˙蛸島以北的地區為了掩飾木材的接合處而使用漆器用的漆,如果再加上用櫸木雕刻的造型物則重量高達好幾噸。
石川工業高等專門學校
建築科 準教授/工科博士
熊澤 榮二 先生
住於石川縣河北郡津幡町。除了教授建築設計之外也擔任石川縣建築獎,中部建築獎的評審委員。「以奧能登珠洲的切子(KIRIKO)燈籠祭為例之觀光戰略的構築研究」的成果而刊登本稿。